正月初二的风俗与禁忌 为什么初五不能拜年
过年期间的热闹劲儿里,总藏着不少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就拿正月初二来说出嫁的闺女拎着大包小包回娘家,桌上摆的菜色都有讲究,连压岁钱都得按双数给。可你要是大年初五去别人家串门拜年保不准会被长辈念叨“不懂规矩”——这背后啊,可是藏着咱们老祖宗对财运和福气的独特理解呢。
正月初二这天最热闹的场景,要数大街小巷里提着礼盒回娘家的姑爷们了。老话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现在虽然不用这么夸张,但礼品可得讲究个成双成对。我表姐去年刚结婚,初二那天硬是给丈母娘备了六样礼,从茶叶到点心都得凑对儿,连包装盒上的蝴蝶结都得扎俩。最逗的是丈母娘还不能全收下,非得退回两盒让新人带回去,说是“有来有往福气长”。
这天中午的团圆饭也暗藏玄机,广东人讲究吃发菜蚝豉炖猪手,谐音“发财好市”;北方人家常做的韭菜盒子,取的是“长长久久”的好意头。我二舅妈每年这时候都要在厨房忙活大半天非说这顿开年饭关系着全年运势,连炒菜都得顺时针搅锅,生怕把福气给搅散了。
不过初二这天的讲究可不止这些。去年我邻居张阿姨就因为大中午犯困打了个盹,被她婆婆念叨了整年。原来老辈人觉得初二午睡会带懒气,这天家里来来往往都是客人主人家要是躺着睡觉,既失礼数又怕把懒劲儿传给小辈。更玄乎的是水缸边的禁忌,好些地方初一初二都不让洗衣服,说是这两天水神过生日,搓衣声会惊扰神明。
等到初五这天街坊邻居突然都变得“高冷”起来。去年我想去对门李叔家拜年刚走到楼门口就被我妈拽回来了。后来才明白,初五可是财神爷的“上岗日”,家家户户天没亮就摆上三牲供品,就等着迎财神进门。这时候要是串门拜年就像在财神跟前抢红包似的,据说会把别人家的财运给“截胡”了。
我老家还有个挺有意思的“送穷神”习俗。初五一早,家家户户都要把过年攒的垃圾清出去,边倒还要边念叨“穷神去,财神来”。最逗的是我三叔,每年这天都拿着竹竿满屋子敲打,说是要把藏在犄角旮旯的穷气赶跑。有回他家小孙子把破玩具扔了,老爷子还特意捡回来塞进垃圾袋,说这才算把“穷根”彻底送走。
要说最让人嘴馋的还得数初五的饺子。我家每年这时候包饺子都得全家上阵,捏褶子时特别讲究要掐出十二个褶,代表月月有余。奶奶总说这天的饺子皮是“封口符”,能把小人闲话都封在里头。去年表弟偷懒买了速冻饺子,结果被爷爷念叨了整年说他“把福气也速冻了”。
这些老规矩看着琐碎,细想却藏着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初二回娘家维系着血脉亲情,初五闭门谢客守护着家宅财运,都是在用特殊的方式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现在年轻人虽然不再拘泥于所有细节,但过年时给长辈捎点伴手礼、初五在家收拾屋子迎财神,不正是把这些文化基因悄悄传承下来了么?下次过年要是看见谁家初五还到处拜年不妨悄悄提醒句:“财神爷正在点卯呢,咱可别耽误人家办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