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八
五月的风带着暖意轻轻拂过空气中仿佛飘散着香烛与艾草交织的气息。这时候,若你漫步在两广地区的街头巷尾,会发现人群络绎不绝地涌向庙宇,手中的供品映着阳光格外鲜亮。原来啊,这正是农历五月初八——一个承载着千年传说与人间烟火的日子。老我们常说这一天连西江的水都会泛起粼粼金光,像是迎接某位尊贵人物的归来。
说起农历五月初八的主角,不得不提那位被百姓奉为“西江神源”的龙母。相传在秦朝时期,一位温姓姑娘在藤县西江边浣衣时意外捡到五颗流光溢彩的巨卵。谁能想到,这五颗卵竟孵化出五条小龙,从此开启了姑娘与龙子们治水安民、泽被苍生的传奇。千年岁月流转,龙母诞的香火始终不灭,梧州龙母庙的钟声年年敲响,信徒们摸龙床、饮圣水的传统,让青石板路上都浸透了的足迹。
而在江南水乡,农历五月初八的晨光里还藏着另一段佳话。善慧菩萨傅大士的诞辰与龙母诞恰逢同日,这位头戴道冠、身披袈裟的智者,曾用“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的偈语点化众生。他的故事像一粒种子,在儒释道交融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至今杭州双林寺的转轮藏仍在悠悠转动,仿佛诉说着三教合一的智慧。这一天禅寺的诵经声与龙母庙的鞭炮声交织,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交响。
若你亲历过顺德龙潭村的龙母诞,定会被那锣鼓震天的场面震撼。上百条龙舟卸下首尾,恭恭敬敬抬入庙中参拜,舞龙人手中的彩绸翻飞如虹。梧州龙母庙前更是一派鼎沸,信徒们排队摸龙床求平安,捧起龙母镜照福气的模样,让人想起儿时外婆在神龛前合掌呢喃的光景。而阳朔福利镇的“五月八”庙会更是热闹非凡,画扇铺展成河,山歌回荡山谷,连空气中都飘着粽叶与艾糕的甜香。
“五月初八雨淋淋,一年四季不受穷”——老祖宗留下的农谚里藏着天人合一的哲思。岭南的阿婆会望着天色念叨:这日若细雨绵绵,便是五龙子归家贺寿的吉兆;若是晴空万里,可得赶紧给田里多蓄些水。而阿公斟上自酿的米酒,总要夹一筷子金猪脆皮,说这油亮亮的色泽最能沾龙母的财气。年轻我们则捧着手机直播龙舟竞渡,让传统文化顺着网线流淌进都市的钢筋森林。
当暮色染红西江水,龙母庙的灯笼次第亮起,香炉里的灰烬还带着余温。这样的日子提醒着我们: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温度。或许来年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辨认龙舟上的彩绘,教他们包一枚裹着红豆的“孝心粽”,让屋檐下的风铃继续讲述属于农历五月初八的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