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2021什么时间入梅 今年几月几日入梅出梅
又到了一年一度梅雨缠绵的季节,窗外的雨丝像永远织不完的网,晾了三天的衣服摸着还是潮乎乎的。很多人都在问,2021年的梅雨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今年几月几号才会真正出梅呢?别急,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说到入梅时间,江南地区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2021年江南区的梅雨季从6月8日就悄悄拉开了序幕,直到7月8日才算告一,整整一个月的梅子黄时雨可不是闹着玩的。住在杭州的朋友应该记得,那段时间西湖边的石板路就没干透过断桥上游客的油纸伞像移动的花海。不过要论起雨量冠军,还得看衢州地区,平均402毫米的梅雨量把整个城市浇得透透的,连本地人出门都得穿防水鞋套。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来得稍晚些,但阵仗更大。武汉的朋友们应该对6月15日那场暴雨记忆犹新,当时江汉路步行街积水没过脚踝,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像开冲锋舟。这种强对流天气在梅雨季简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东边太阳西边雨,明明看着天晴了,转个弯又淋成落汤鸡。气象台数据显示,2021年整个梅雨季里出现了12次暴雨过程,光6月下旬就有3次橙色预警。
要说最会挑时间的,还得是长江下游地区。6月19日入梅那天正好赶上端午节后返工潮,上海虹桥站里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个个手里攥着没晾干的粽子叶。这种闷热潮湿的天气里,地铁车厢的玻璃上永远蒙着水雾,写字楼的中心地方空调全天候除湿,不然键盘都能沁出水珠来。不过也有例外,像舟山群岛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梅雨量常年垫底,岛民们还能趁着雨歇晒晒渔网。
江淮地区的朋友可能要喊冤了,他们6月21日才入梅,但出梅拖到7月15日,硬生生把梅雨季过成了"加长版"。合肥某小区的物业经理跟我吐槽,那段时间地下车库天天开着工业除湿机,还是挡不住墙根长蘑菇。最夸张的是7月上旬连续9天不见太阳,晾衣杆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很多人家里的烘干机连轴转,结果小区变压器都烧了两回。
其实梅雨来得早不如来得巧,2021年浙江虽然6月10日准时入梅,但梅雨形势确实不典型。杭州某茶叶厂老板回忆,往年这时候茶山云雾缭绕,今年却经常上午暴雨下午暴晒,搞得采茶工得随身带两套衣服。这种分散性降雨让气象预报员也头疼,明明雷达图上一片红,结果雨带走到半路就散了,活像调皮的娃娃在玩打地鼠游戏。
说到出梅的标准,可不是简单看日历。得连续5天气温超过30度还没下雨才算数,2021年大部分地区卡在7月8日到15日之间陆续出梅。上海某高校实验室做过有趣测算,出梅前三天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数量是平时的17倍,难怪那段时间医院皮肤科挤满了长湿疹的患者。不过也有例外,皖南山区7月12日刚宣布出梅,隔天就来个"回马枪",暴雨把刚修好的村村通公路又冲垮了。
梅雨季的潮湿可不是开玩笑的,杭州某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跟我透露,他们得把展柜湿度严格控制在55%以下,结果2021年梅雨季湿度计就没下过80%。最夸张的是某天闭馆检修,发现明代字画的裱褙层居然长了霉斑,急得他们连夜调来三台恒温恒湿设备。普通人家也好不到哪儿去,知乎上有个热门焦点叫"如何在梅雨季晾干内衣",点赞最高的答案竟然是建议穿一次性内裤。
要说梅雨对生活的影响,饮食安全绝对排前三。宁波某海鲜市场2021年6月的检测数据显示,梅雨期间水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率比平时高出4倍。有经验的家庭主妇会在这段时间把米面装进密封罐,再扔几瓣大蒜防虫。杭州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大夫说每年梅雨季结束,急性肠胃炎患者能少三分之一,可见这潮湿环境对食品保存的杀伤力。
对于2021年的梅雨季,气象爱好者圈子里有个有趣发现:虽然总体雨量与常年持平,但小时雨强创了新高。南京某自动气象站记录到7月2日下午1小时内下了92毫米,相当于把半个月的雨量浓缩在一节课时间里。这种"残暴梅"导致城市内涝频发,有网友戏称这是"海景房体验周",开车像开船,走路像蹚河。
梅雨过后回头看2021年的天气剧本确实写满了意外。本该淅淅沥沥的梅雨季,硬是演出了暴雨专场;说好了一个月的缠绵细雨,结果成了晴雨交替的变奏曲。这种变化不禁让人思考,未来的梅雨会不会越来越不按套路出牌?或许我们应该在建筑防潮、城市排水、农业防灾等方面做更多准备,毕竟老祖宗说的"未雨绸缪",在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 上一篇:2025年五月安葬吉日查询
- 下一篇:床头放沙发有什么讲究 床头放沙发风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