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面的节气是什么节气 24节气小满后面是什么节气
说到二十四节气,咱们都知道这是古人根据自然变化出的时间密码,每个节气都藏着气候和农事的规律。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两个关键节点——秋分之后和小满之后的节气到底是啥,它们对生活、农业有啥影响,又该怎么在现代社会里继续发挥作用。
秋分后面的节气是什么节气
每年秋分一过天气就像被谁按了快进键,凉意嗖嗖地往身上贴。这时候登场的节气叫寒露,时间一般在公历10月7日到9日之间。寒露这名字听着就带点冷飕飕的感觉,为啥这么叫呢?原来这时候露水开始变多,而且气温低到快结霜了,所以古人用“寒”来形容这种凉意。
寒露的气候特点特别明显:白天还能穿短袖晃悠,晚上就得裹外套了,昼夜温差能拉到10℃以上。北方这时候基本入秋,东北甚至算深秋了,而南方虽然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早晚也开始凉快起来。农民伯伯这时候最忙,一边收稻子、摘棉花,一边还得赶紧种冬小麦,正所谓“寒露种麦正当时”。
这节气还讲究养生,老话说“寒露脚不露”,意思是要注意脚部保暖。饮食上推荐吃芝麻、核桃这些温补的,广东人还喜欢煲莲藕排骨汤润燥。有意思的是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南飞,二候雀鸟变蛤蜊(其实是古人观察误差),三候菊花盛开,这些自然现象都在提醒咱们季节真的变了。
节气对比 | 寒露 | 芒种 |
---|---|---|
时间范围 | 10月7-9日 | 6月5-7日 |
季节特征 | 深秋转寒 | 盛夏开端 |
气候标志 | 露水转霜 | 梅雨连绵 |
农事重点 | 收稻种麦 | 抢收抢种 |
24节气小满后面是什么节气
说完秋天的寒露,咱们把时间往回拨到夏天。小满一般在5月20日到22日,这时候夏熟作物刚开始灌浆,就像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将满未满。紧接着来的节气叫芒种,时间在6月5日到7日,这可是农忙界的“双十一”。
芒种这个名字特别形象:“芒”指麦子等有芒作物,“种”就是播种。这时候北方要收麦子,南方得插秧,农民忙得脚不沾地。民间有谚语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河南那边收麦子能收出“龙口夺粮”的架势,就怕下雨把麦子淋坏了。
这个节气还自带BGM——梅雨。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雨季,衣服晾不干、地板冒水珠成了日常。但雨水对庄稼可是及时雨,所以又有“芒种下雨火烧溪”的说法,意思是这时候下雨,之后的溪水都会热得冒烟(其实是说会迎来酷暑)。
现代人过芒种也有新玩法:上海弄堂里的阿婆会晒梅子酒,苏州人忙着摘杨梅,而电商平台这时候推的防晒衣和雨鞋总能卖爆。不过要注意,芒种期间湿气重,薏仁红豆汤得安排上办公室久坐的兄弟姐妹们更要勤活动,防止“芒种疲”。
这两个节气就像季节转换的哨兵,寒露守着秋去冬来,芒种盯着夏收秋种。现在气候变化挺大,有时候寒露不寒、芒种没雨,这就得靠科技手段来辅助农耕了。比如用卫星监测土壤湿度,手机APP提醒播种时间,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技术,才能让二十四节气继续发光发热。
下次看天气预报,不妨多留意节气变化。寒露时记得给爸妈买条厚围巾,芒种前后关注下老家庄稼情况,这些传承千年的时间密码,正在用新的方式参与咱们的生活。毕竟,读懂自然才能更好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