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几月几号星期几 2o23年春节几月几日

时间:2025-08-25 来源:百朝网

要说咱们我国人最期待的日子,春节绝对排得上头一号!红灯笼一挂,鞭炮声一响,家家户户都飘着饺子的香味。不过啊,总有人记不清每年春节到底几号放假,尤其是调休调得人头晕眼花的时候。就拿2023年来说吧,大年初一赶巧和周末撞个满怀,结果硬是凑出了七天长假,可把大家忙活坏了——既要提前囤年货,又得惦记着返程抢票,连高速免费的时间都得掐着表算。

2023年春节究竟哪天开始?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翻翻国务地的放假通知。2023年春节可是从1月21日(星期六)一直放到27日(星期五),整整七天!不过这个假期可是用调休换来的,1月28日、29日得连上两天班补回来。除夕夜正好落在1月21日星期六,大年初一则是1月22日星期日,这日子选得妙啊,周末直接和春节无缝衔接,省得大家还得专门请假回家团圆。

有意思的是春节放假安排早在2022年12月就敲定了,但直到2023年1月4日北京市才发布具体通知,害得不少人年前天天刷手机等消息。要说这放假安排也是个技术活,既要考虑传统习俗,又要平衡工作日,难怪每年都能冲上热搜!

高速免费时段怎么计算?

开车回家的朋友最关心这个!2023年春节高速免费从除夕0点开始,到初六24点结束,整整168小时。不过这里头有门道——要是你除夕前一天晚上8点上高速,初一下午才下高速,全程都能免费!但反过来要是初七凌晨才下高速,那可就得交全程过路费了。

这里还有个容易踩的坑:走ETC通道要特别注意进出方式。要是人工通道进高速,千万别图快从ETC出口出,否则为你识别不了入口信息,栏杆死活不抬,只能倒车重走人工通道,大过年的多闹心啊!所以老司机们都说宁可排队也要保持进出通道一致,省得添堵。

春运抢票大战何时打响?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就开始预热了,铁路部门提前20天放票。最激起的要数除夕前一周的抢票日——想买1月21日除夕当天的火车票?得在1月7日早上5:59准时开抢!那些热门线路的车票真是秒光,有人开玩笑说比双十一秒杀还激起。返程票也不轻松,初五初六的票要在1月13日前后开抢,多少人定着闹钟守在12306APP前疯狂刷新?

记得有个特别适用的冷知识:铁路部门其实每天5:00-23:30才开放售票,但起售时间每个车站都不一样。比如北京西站是上午8点起售,上海虹桥却是下午2点半,这时间差要是没摸清,保准抢不到心仪的车次!

南北习俗大不同

说到过年习俗,那可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北方人除夕必吃饺子,还要在饺子里包,谁吃到就寓意来年发大财。南方人则偏爱汤圆,特别是江浙一带,芝麻馅的汤圆滚在红糖浆里,甜滋滋的象征团团圆圆。广东人更讲究,年夜饭必须有"发财就手"(发菜猪手)、"年年有余"(清蒸鱼)这些意头菜。

守岁这事儿也有讲究,北方讲究"熬年夜",全家人围坐看春晚嗑瓜子,非得熬到零点放鞭炮不可。福建某些地方却流行"跳火群",把旧年的晦气都烧光光。要说最特别的还数陕西,那里过年要蒸面花,把面团捏成十二生肖,上锅蒸熟后点上红点,既是供品又是艺术品!

疫情防控下的特别年味

2023年春节可算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大节,各地既热闹又带着几分谨慎。北京庙会虽然恢复了,但要求全程戴口罩。上海豫园灯会搞起了线上直播,让不能回家的人也能云赏灯。最暖心的是 小哥,很多驿站推出"春节不打烊"服务,让网购的年货能准时送到千家万户。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年轻人开始流行"反向春运",把老家父母接到城里过年。一来避开返乡高峰,二来让老人体验城市年味,故宫、外滩这些景点里,操着各地方言的银发旅游团成了新风景。酒店年夜饭预订量比往年涨了三成,说明大家既想过年团聚,又想偷个懒不用忙活做饭!

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别看现在短***流行,传统年俗反而更吃香了。00后们组团学写春联,抖音上手写福字挑战播放量破10亿次。故宫淘宝推出的"兔年如意"文创礼盒,把宫灯元素和现代设计结合,上线三天就卖断货。更有意思的是数字藏品,敦煌研究院推出的飞天迎春NFT,让年轻人在元宇宙里贴春联、放电子鞭炮!

要说最有创意的还数年夜饭,预制菜成了新宠。佛跳墙、松鼠桂鱼这些硬菜,现在加热15分钟就能上桌,既保留了仪式感,又省去备菜的麻烦。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半成品年夜饭销量同比增长150%,看来"懒人经济"也渗透到传统节日里了!

这个日子为何如此重要?

从1月21日到27日,这七天不仅是假期,更是我国人情感浓度最高的时段。在外打拼的游子跨越千里也要回家吃顿团圆饭,***拜年让分隔异国的亲人也能"云碰杯",连宠物都穿上定制唐装凑热闹。商家们从腊八就开始营造年味,超市循环播放《恭喜发财》,货架上红彤彤的装饰品铺天盖地。

2023年春节几月几号星期几

建议明年要回家的朋友,不妨试试错峰出行——提前请两天假,既能避开拥堵,还能陪父母置办年货。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可以关注各地非遗展演,像福建的拍胸舞、河北的打树花,这些鲜活的民俗比书本上生动多了!要说未来研究,如何用科技手段传承年俗,让Z世代在数字世界里延续传统,或许是个值得寻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