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的来历故事和传说 十二生肖起源与民间文化寓意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要选出12种动物当代表,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事儿,还定了时间-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竞选,来得越早排得越靠前,后面的就排不上号。那时候猫和老鼠还是铁哥们儿。猫贪睡但一心想被选上就嘱咐老鼠到时候喊他。结果老鼠转头就把这事儿忘得干干净净。老鼠后来找老牛,说自己起得早跑得快,求牛捎带他一程。老牛痛快地答应了。
那会儿龙还没长犄角,鸡倒是有犄角的。龙就凑过去跟鸡说:“您这模样已经够俊了,犄角戴着反倒累赘,不如借我戴戴?”鸡一听龙这么会说话,心里美滋滋的,当场就把犄角借给了龙,还特意叮嘱:“竞选完了可得记得还我。”龙嘴上满口应承。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各路动物撒腿往天宫跑,猫还窝在炕头睡大觉呢。老鼠蹲在牛背上一颠一颠的,快到天庭时“蹭”地一蹦,抢先落地。玉皇大帝一看老鼠最先到,立马拍板让它排第一;老牛紧随其后,排第二;老虎紧接着赶到,排第三;兔子也不含糊,排第四。龙来得晚,可架势足,个头又大,玉皇大帝一眼瞅见它那威风样儿,再加上瞧着漂亮,就给它排了第五,还顺嘴提了句:“让你儿子排第六。”龙一听就蔫了-它儿子今儿压根没来。这时候后面的蛇扯着嗓子喊:“我是龙干儿子!我排第六!”就这么着,蛇挤上了第六的位置。马和羊前后脚到,俩家伙你推我让:“马兄你先!”“羊兄你先!”推来搡去的,玉皇大帝看它们懂礼数,干脆让马排第七、羊排第八。猴子原本排三十开外,可它机灵,拽着云朵一蹿,直接蹦到前面,排到了第九。鸡、狗、猪也陆续赶到,全被选上了。
比赛结束,猫才睡醒。老鼠一进家门,猫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满世界追它。
龙到了海边,看着头上新添的犄角,觉得自己比原先俊多了,压根不想还给鸡。为了躲鸡,它从此躲进深山不露面。鸡气得直跳脚,从那以后天一亮就跑到海边扯着嗓子喊:“快还我犄角!快还我犄角!”母鸡跟着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崽也奶声奶气地帮腔:“还还!”
要说这十二生肖的由来,正史上记载,咱老祖宗从帝舜那会儿就开始用天干十个符号配地支十二个符号,搞出干支纪年法。最早拿动物纪年的法子,是从咱江山古代西北那些游牧民族那儿传出来的。《唐书》里写黠戛斯国就用十二样东西纪年像碰到寅年就说“虎年”。清代大考据家赵翼在《陔馀丛考》里考证过:“北方少数民族起初没子丑寅卯这套,就是拿鼠牛虎兔这些动物分着记年份,到汉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来长安定居,跟老百姓混熟了,这习俗才慢慢传进中原,一直流传到现在。”
十二生肖最早能在《诗经》里找到影子。《诗经·小雅·车攻》里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礼记·月令》里提到“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不过这生肖之说到底啥时候有的?有史料说最晚汉代就成型了。根据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里写:“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还提到“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一共说了十一种生肖。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里“吴在辰,其位龙”这句,刚好凑齐十二生肖。可见东汉那会儿,十二生肖已经是个完整的体系了。至于用生肖记生年至少南北朝就有记载。《北史·宇文护传》里收了宇文护他娘给他写的一封信,里面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这说明当时老百姓都拿生肖记自家孩子的生年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也就是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挖出一堆竹简。里头有篇《日出盗者》,清清楚楚写着用生肖占卜盗贼长相的话。这一发现可不得了-证明春秋战国那会儿就用十二生肖了!毕竟第11号秦墓经考证是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下葬的。有人说咱老祖宗用生肖纪年比秦始皇称帝还早,甚至有人猜是夏朝开始的,后来传到商周。但这说法靠不靠谱?还得靠史学和文物专家继续研究。